在政府部门主导的产业链专班引导下,博罗纺织服装企业出海之路正进一步开拓。
日前,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博罗县园洲镇举行,SHEIN希音、服装星球、海外买家和博罗县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等供需双方现场开展对接洽谈,谋求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关系。这也是博罗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行动。
会上,“罗浮T恤”制造业区域品牌首次发布,服装星球与“织链云”签订合作协议。据悉,服务于本土纺织服装企业的“织链云”平台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
通过跨境电商等多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在博罗重新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纺织服装产业是博罗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这一行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彼时,依托毗邻港澳、交通便利及劳动力充裕等优势,港、澳、台商纷纷进入博罗,办起了“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技术门槛低、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制造业,迅速在东江沿岸拔地而起。这些年来,博罗逐步建成“纺纱—织布—印染—设计—成衣制造—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版图中,博罗占比过半。截至2024年底,博罗县共有纺织服装生产及配套企业8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6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2.8亿元,同比增长10%。2025年博罗县共有纺织服装规上企业73家,比去年增加9家,1~5月完成产值23.1亿元,同比增长20.8%。
其中,园洲镇是博罗县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有着悠久的行业历史。作为纺织服装行业起步最早的乡镇,园洲镇目前已形成集纺织、水洗、漂染、印花、绣花、制衣及辅料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09年,园洲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并连续4次顺利通过复评工作。
然而,尽管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博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全县64家纺织服装规上企业中,仅3家为亿元以上企业,占全县315家亿元以上企业的0.9%,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博罗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罗纺织服装规上企业皆为小规模企业,企业培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此外,纺织服装亿元以上企业在行业总体产值中占凯发官网入口比长期低于5%,企业规模不够大,对本地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性还不强,整体竞争实力不强,未能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效应。
针对这些痛点,2024年,博罗将时尚产业链(含纺织服装)列为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建立专班,以“一链一策”的精准施策方式,完善产业链培育机制,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博罗已建立纺织服装产业链工作专班,专班设于园洲镇人民政府,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下设办公室。
博罗县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郑晓航坦言,近年受到国际贸易及关税形势的影响,外贸型的纺织服装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
“内生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短板,多数企业还是以代工生产为主,处于产业链价值底端,原创设计和品牌塑造能力偏弱,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较少,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自然受到限制。”郑晓航说。
在他看来,博罗纺织服装行业唯有改变思想,解决产业造血功能问题,打造自主品牌,才有可能突破行业“内卷”的恶性循环。
对于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介入,或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2025年博罗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研发、物流、销售等专业服务,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规划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4年8月,博罗县政府就联合快时尚跨境电商领军企业SHEIN(希音),举办了首场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对接会,搭建本土纺织服装企业与县域外上下游产业的交流合作平台。活动中,近300家纺织服装企业与希音现场对接平台入驻事宜,部分参会企业自带样品,现场与上下游企业进行选品交流。
如今,园洲镇联合县纺织服装协会,协助广东织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织链云”平台。园洲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立足博罗纺织服装产业优势打造的纺织服装垂直链产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由园洲镇引进落户,通过创新的“产业+平台+生态服务”模式,深度整合承接惠州纺织服装上下游垂直产业链线上资源,精准对接供需双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匹配困难、原材料供应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生产效率低下等诸多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还特别推出“罗浮T恤”制造业区域品牌项目,把设计、制造、出海、营销有机结合,提升博罗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竞争力,为博罗纺织服装产业在国内外市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