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历史的指针回拨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当时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重要行业,而纺织机械行业却深陷“卡脖子”困境--高端设备自给率不足15%,精梳机、无梭织机等关键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每年需要耗费数亿美元的宝贵外汇储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纺织服装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1992年出口额达到1378.9亿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近三成。此后纺织服装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服装出口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2020年纺织制品出口也站上万亿元台阶,此后连续5年纺织服装出口均超越2万亿元,2024年达到2.14万亿元的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出口1.0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平稳增长1.9%。
虽然纺织服装出口持续走高,但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纺织服装占整体出口比重从峰值时的三成逐渐下滑,2024年所占比重降至8.4%,今年上半年进一步跌至8%以下。在纺织服装出口突飞猛进的过程中,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最复杂、迭代最快的纺织服装市场,也成为纺织机械设备创新的最佳“试验场”和“加速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纺织服装机械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从清梳联到数码印花,从智能纺纱机到碳纤维装备,从绣花机到自动缝纫机,中国纺织服装机械已经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经受住内需严苛考验的国产纺织服装机械设备,以其卓越的性价比、完善的本地化服务、对当地原料的高度适配性,深度契合全球多元化需求,成为众多国家纺织服装业升级的“首选引擎”。2024年,我国出口纺织机械333.4亿元,比2001年飞速增长13.5倍,入世之后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3%;今年上半年出口已经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7.1亿元,继续保持34.2%的高速增长。此外,2024年我国出口缝制机械159.9亿元,比2001年增长3.8倍;今年上半年出口88.8亿元,仍然实现15.4%的较快增长。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初,世界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廉价服装代工厂”的阶段,中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高端纺织服装机械。2003年中国纺织机械进出口逆差达到历史最高峰的320.1亿元。此后中国纺织机械产业奋起直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产替代快速发展,并于2015年实现贸易顺差。2024年,中国纺织机械已出口至全球197个国家和地区,顺差达到166.8亿元,再次刷新历史记录,为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打上鲜明的“中国印记”。今年上半年实现顺差110.8亿元,同比迅猛增长45.4%,亦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此外,中国缝制机械进出口从1997年起已经连续28年实现贸易顺差,2024年顺差达到146.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顺差82.5亿元,继续扩大18.5%。不仅“卖产品”,更“卖生产力”,中国纺织服装机械正逐渐改写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格局,彰显出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中国纺织和缝制机械出口不仅是硬件转移,更是生产能力、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的系统输出,能够让进口国直接获得最新一代智能装备,跳过传统技术迭代阶段,大幅提升其劳动生产率。这种“授人以渔”的合作方式,正在帮助各进口国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纺织服装工业体系,实现从产业链末端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提高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机械和缝制机械合计出口295.8亿元,同比高速增长27.9%。
南亚纺织服装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迁的转折。在智能制造与绿色革命的双轮驱动下,依托中国的技术赋能与区域协同重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蒸蒸日上,逐渐成为世界纺织服装制造的重要基地。针对诸如印度高含杂棉花、孟加拉国电力不稳等当地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巧妙运用“深度理解+精准创新”的能力,让中国设备扎根南亚沃土,推出的高速喷气织机、精梳机、智能缝制单元、激光牛仔雕花系统、高速整经机、数码印花生产线等产品在南亚深受用户喜爱。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南亚各国出口纺织机械和缝制机械109.8亿元,迅猛增长50%,占同期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7.1%;其中,对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分别出口73.7亿元、17.2亿元、14.1亿元,分别增长68.9%、19.6%、32.4%。仅绣花机就对南亚出口23.7亿元,飞速增长82.9%,助力印度、孟加拉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成衣出口国。
东南亚纺织服装业正经历从代工基地向智能生态的变迁。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作为“世界新纺织服装工厂”,对纺织机械和缝制机械的需求持续扩大。中国制造的智能纺纱机、高速喷气织机、数码印花设备、针织大圆机、自动缝纫机等产品成为东盟各国打造高端纺织基地的核心装备。今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各国出口纺织机械和缝制机械76.9亿元,快速增长27.8%,占同期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26%;其中,对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分别出口37.6亿元、12.8亿元、10.9亿元,分别增长17.7%、49%、97.6%。其中非家用自动缝纫机对东盟出口12.9亿元,增长45.5%,大幅提高了东盟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
非洲、拉丁美洲纺织服装业方兴未艾,对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的中国设备需求旺盛。中国企业顺势转型为“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供者”,提供涵盖工厂规划、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工艺优化、人员培训、远程运维、金融支持的一站式服务。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机械和缝制机械对非洲、拉丁美洲分别出口25.8亿元、20.1亿元,分别增长41.7%、12.5%,成为这些地区纺织服装业升级的经济高效之选。除此之外,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也不断取得进展,上半年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英国等传统市场出口纺织机械和缝制机械24.3亿元,平稳增长2.4%。
这场从“服装出口”到“装备输出”的战略转型,是从“卖产品”到“卖生产力”的转型升级,也是从低端代工的“汗水经济”,到绿色创新的“智慧经济”--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的崛起之路,不仅使中国纺织服装业突破了“低端锁定”困局,也成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生动缩影。眺望前路,挑战与机遇交织成时代经纬,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培育,中国纺织服装装备业必将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世界纺织服装工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凯发国际官网(钟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