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用国际语言讲述本土故事?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图书馆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通过打造“罗图慢琢剧社”这一公益品牌,罗庄区图书馆以英语实践为纽带,带领小读者深入非遗文化腹地,用镜头和对话架起连通本土与世界的文化桥梁,让蓝印花布、银凤陶瓷等传统技艺在国际语境中焕发新生。
慢琢剧社自成立之初便锚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为青少年提供跨文化实践平台。剧社成员不仅需掌握语言技能,更需深挖文化内涵——从端午艾草习俗到春节非遗符号,孩子们通过英语短剧、文旅推介等形式,将罗庄的民俗与历史转化为国际表达。成立至今,剧社已获评 “临沂市群众文化品牌” 及 “文化旅游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成员在省市级英语赛事中屡获一二等奖,2人被聘为区首批 “文旅推荐官” ,多人成为 “英文小记者”。
剧社通过 “基础实践+主题创作+深度传播” 的立体矩阵,开展“语言筑基、文化记录、国际对话”三大系列活动,构建沉浸式文化传播生态。语言筑基方面,广泛开展英语角与英语集市活动,在端午集市中,小摊主用流利英语介绍艾草药用价值,演示龙舟制作;英语角则围绕“非遗保护”“家乡新变”等议题展开辩论,打破“哑巴英语”困境。打造双语朗读者,通过诵读《小王子》英文版、中国诗词英译等经典,辅以专业教师对音准、语调的精细化指导,提升语言表现力。文化记录方面,制作推出《节日里的中国》系列短视频,聚焦节气与传统节日,拍摄英文短剧。如2025年端午节特别活动中,孩子们围绕屈原故事开展剧本围读,筹备英文版《端午》短剧。打造《罗庄览夏》实践品牌,连续三年以文旅地标为取景地——2024年探访银凤陶瓷博物馆,2025年联动企业拍摄微电影,小演员化身“家乡推荐官”,用英语解说地方特色。国际对话方面,精心采编制作《罗图简讯》,通过英文小记者深入蓝印花布特展、RCEP博览会现场,即时发回采访报道;开展跨馆合作,2025年联合山东省图书馆推出《非遗春节》英语沙龙,邀请外籍人士体验柳编技艺,推动汉墓竹简文化登上国际平台。
为平衡普及性与专业性,剧社建立严格创作机制。坚持阅读打卡,要求成员坚持阅读打卡,确保语音语调达标,避免拍摄进度延误;坚持态度导向,对敷衍台词或拒绝指导的成员削减戏份,优先启用刻苦学习者;坚持多元传播,作品长期登陆山东省外文频道、央视频等平台,固定产出《慢琢视野》《罗图简讯》等栏目,月均4期节目覆盖省级主流媒体。
慢琢剧社的成功印证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以童声传递乡情,孩子纯真的视角消解文化隔阂,增强传播亲和力;以本土链动国际,深挖银凤陶瓷、柳编等地域符号,用英语重构其世界性价值;以实践反哺自信,从“不敢开口”到主动担任推荐官,青少年在行动中筑牢文化认同。
从端午集市中的艾草香,到银凤陶瓷博物馆的英文解说;从图书馆英语角的稚嫩辩论,到国际平台的短片展播——慢琢剧社正以语言为舟,载着罗庄的文化基因驶向世界。这艘舟上,孩子们摇橹前行,让传统在对话中鲜活,让世界在故事里读懂中国。(王庆龙 李婧)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k8凯发天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