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为金沙镀上暖光,城市的节奏并未因白日落幕而放缓。青年夜校的灯光与金沙公园集市升腾的烟火相映——年轻人正以夜为幕,在学习与实践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叙事。这些夜晚的片段,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延展,更藏着一座城市与年轻一代共生共荣的密码。
晚上七点半,沙溪墨苑的书法教室里,松烟墨香弥漫。10余名学员正专注地练习着基本笔法。他们中有刚入职的公职人员、银行职员,也有在校学生和自由职业者。老师耐心指导着握笔姿势,学员们则反复练习着“横”画,直到笔锋显出筋骨。
“在微信公众号看到‘青年夜校’的信息后,我决定报名试一试,觉得这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市民罗思蕴说,“学习书法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丰富业余生活,培养新的技能。”
这种“慢下来”的专注,是白天永远给不了的奢侈。原本八点半就该结束的课程,因大家的投入不知不觉延续到了快十点。
“这个活动非常有趣,不仅可以认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还可以在写字的过程中静下心来。特别是为上班族提供了下班后自我提升的空间和平台,让业余时间更有价值。”市民郭瑞说。
而在同样热闹的夜晚里,还有更多种生命状态的释放。由共青团金沙县委牵头组织的“青年夜校”已开展至第二期,近百名金沙青年在夜晚开启了新生活。爵士舞课上,动感的音乐让拘谨一扫而空;形体训练室里,汗水浸透了学员们的衣衫;动感单车房内,呐喊声此起彼伏。
“我们不能一直待在舒适圈。”市民徐睿捷说,“夜校给了我挑战自我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同时,也让生活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对他们来说,这些课程早已超越“技能培训”的表层意义。书法课是与传统文化的精神对话,形体课是现代人与身体的和解仪式,舞蹈与单车则是情绪的出口与生命力的张扬。
傍晚六点半,金沙公园的集市摊位像一串被点燃的灯笼,沿着步道次第亮起。26岁的李安清正在自己的饰品摊前为顾客介绍发卡。“白天上班,晚上来青年集市摆摊的生活让我感到特别充实。”李安清说,“摊位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这种低成本的创业模式,给了我们年轻人一个体验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不远处的90后宝妈张娜的3D打印摊前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围观。“青年集市让我这个全职宝妈重新跟社会接轨。”张娜说,“也让我的孩子得到了更多和外界接触的机会。这些科技体验或许就在某个孩子心里种下了创新的种子。”
在夜市,你会发现,这里的每笔交易都不止于“钱货两清”:年轻人用创意兑换认可,用真诚交换温暖,用实践打磨对生活的理解——这里的每笔交易都延伸出更多价值联结。
夜色渐深,夜校学员带着墨香与汗水离开,市集摊主们收拾着创意与收获——金沙的夜晚,正以温柔的方式完成闭环。这些片段看似零散,却映照出年轻人对“质感生活”的共同追寻。他们不甘被“996”束缚,也不愿沉溺于碎片化的娱乐,而是在夜色中开辟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
夜校的墨香里沉淀着精神追求,集市的烟火中跃动着创造热情。这种既向内沉淀又向外探索的状态,正是当代青年的生动写照。而城市的包容,为这份成长提供了沃土。
金沙的灯火依然明亮,那些夜晚写下的笔画、舒展的身姿、交换的笑语、碰撞的灵感,凯发国际官网正悄然编织成网——托起年轻人的获得感,也网住了一座城市的青春未来。(黄源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