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全球信赖品牌

【推荐展会】2025年10月台北纺织展TITAS-K8凯发官网
K8凯发官网

新闻中心

2025-07-27 18:13:22

【推荐展会】2025年10月台北纺织展TITAS

分享到:

  

【推荐展会】2025年10月台北纺织展TITAS

  【展会数据】展商数量: 385 家,中国展商 8 家;观众数量: 3.15 万人;

  2024 年台北纺织展(TITAS)已于 10 月 17 日圆满闭幕。本届展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芬兰、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法国、凯发官网入口越南、印度等重点市场的国际买家及参观团来台参观采购。三天展期约有 3.15 万人次买家到场参观采购,预计未来商机约 5 千万美元。

  第 29 届台北纺织展(TITAS)定于 2025 年 10 月 14 日至 16 日在南港展览馆 1 馆举行,台湾纺织业以“创新永续”作为未来发展核心,为凸显台湾在创新纺织品与技术研发方面的优质实力,台北纺织展顺应现行产业发展趋势及消费走向,将展出重点聚焦在“永续环保、机能应用、智能制造”三大主题,展出各式兼具高新技术和永续环保机能的纺织品,并整合纺织企业与纺织机械及缝制设备企业进行展出,打造台北纺织展成为纺织产业上下游整合的交流平台。

  台北纺织展有信心提升台湾纺织业的竞争力,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台湾迈向亚洲高阶纺织品制造及研发中心。该展会为业界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最佳平台,助力探索纺织行业的未来趋势,开启创新与永续发展的无限可能。TITAS 2025,期待您来见证!

  ◎ 中国台湾省纺织业以上游纤维制造、中游面料生产为核心,两者合计占产业总产值的 94.6%,而成衣等下游环节仅占 5.4%。主要出口产品为合成纤维长纤梭织布、涂胶布、圆编针织物等高端布料。

  ◎化纤产业技术领先全球,聚酯纤维等三大合成纤维产量居世界前三,产品差异化能力强,具备快速反应和经济规模优势。

  ◎ 中国台湾省纺织业外向型特征显著,出口值占总产值93%以上。2024 年出口总值 67.4 亿美元,贸易顺差 30.8 亿美元,但 2023 年受全球需求低迷影响,纺织品出口同比降幅达 34.96%。

  ◎出口市场结构变化:东南亚(尤其是越南)取代中国大陆成为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大陆占比从 2000年的 51.2%降至 2015 年的 29%。

  ◎ 从以量取胜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策略,重点发展功能性纤维(如清凉、防静电、凯发官网入口环保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节能环保型纺织品占出口总额 68%,成为核心竞争力。

  ◎面临挑战:劳动力成本高(2019 年为大陆的 10 倍以上),且受 TPP 等区域贸易协定冲击,对越南等供应链关系可能弱化。

  * 劳动力成本低廉:大陆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台湾省的 1/10,在成衣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具备显著

  * 原材料与产能规模:大陆化纤原料供应充足,成衣产能规模大,2024 年中国台湾省自大陆进口成衣

  达 9.9 亿美元(占其成衣进口总量的 83%),为台湾省最大成衣供应来源。

  * 垂直分工模式:中国台湾省专注于高端布料研发(如合成纤维面料),大陆承接成衣制造,形成台

  湾省布料+大陆加工的供应链协同。例如中国台湾省出口至大陆的布料中 63%为合成纤维长纤梭织布,大陆利用成本优势加工为成衣再出口。

  * 技术合作空间:中国台湾省在功能性面料(如无水染色技术)领先,但大陆产业用纺织品研发薄弱,双方可通过技术转移提升大陆高端产品占比。

  * 贸易便利化:自 2000 年起中国台湾省逐步开放大陆纺织品进口,近 90%成衣项目已开放。ECFA 框架下关税优惠降低贸易成本,但需警惕 TPP 等新协定的替代效应。

  * 内需市场联动:大陆是中国台湾省纺织品第二大出口市场(2024 年占 13%),同时台湾省对大陆纺织原料的依赖度高(如 2002 年 39%的布料出口依赖大陆市场),形成双向依赖关系。

  ☆ 中国台湾省的转型压力:成衣产能持续外移至大陆及东南亚,需通过创新设计和高附加值产品维持竞争力。

  ☆ 大陆的升级需求: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起步晚,核心技术研发不足,需借鉴中国台湾省的化纤差异化技术(如异型断面纤维)提升附加值。

  ☆ 绿色合作机遇:两岸可联合开发环保技术(如无水染色),响应全球绿色纺织趋势。

  中国大陆对中国台湾省纺织品出口的核心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成衣产能规模及产业链配套能力,而台湾省则在高端布料研发和功能性纤维技术上占优。未来合作需强化互补性:大陆承接中国台湾省技术转移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台湾省依托大陆产能降低成本压力,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重组挑战。

上一篇:“朱珠”穿衣也太放得开了吧!黑色低胸连衣裙秀曲线女人味太强
下一篇:青岛产业带跃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