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因为出差以前经常去华盛顿D.C。华盛顿南边波特玛特河对岸是弗吉尼亚州。因为是南北战争时期罗伯特.李将军的故乡,弗吉尼亚州有许多以李将军名字命名的地名和街道。沿着波特玛特河南岸开车会经常路过一个叫“Leesburg的富裕社区,当地华人戏称其为李家堡,顾维钧回忆录里将其称为里斯堡,记述这里为二战时期名将前盟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故居,宋美龄曾来访并在此居住。马歇尔二战结束后作为美国特使前往中国调停国共分歧。但1946年底马歇尔宣布调停失败,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态度也有了巨大变化。更为不巧的是,对国民政府和蒋个人充满不满的马歇尔回国后便就任美国国务卿,而蒋的整个高层和情报系统之前对此一无所知并毫无应对。充满个人怨气的马歇尔回国就任后主导了对华政策,完全改变了罗斯福在任时对国民政府的坚决支持态度,虽然名义上继续支持国民政府,但实际上在军事,经济援助上处处推诿和拖延,在道义上也不明确支持国民政府,仅为了应付国会共和党人的质询勉强提供了小部分对华援助而与此同时,苏联却大规模地不受任何约束去援助国民政府的对手。
马歇尔把重心放在了援助欧洲以阻止苏联势力扩张的马歇尔计划上。马歇尔计划和所建立模式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今天当川普明确要与欧洲重新分配利益时,欧洲也开始不再顾及其一贯故作优雅之腔调哀嚎撒泼满地打滚。欧洲毕竟知道以前依靠马歇尔计划所带来搭美国便车(不对等关税,低国防预算给欧洲带来的高福利模式)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之所以在本文要提及这个,笔者是想说欧洲目前那些所谓让人羡慕的优雅闲适之生活方式和偏左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1940年代后期马歇尔冷血地抛弃民国国民政府为代价的基础上的。当一个小小的希腊,得到的援助也多过四万万民众的民国,而这个当时被马歇尔和杜鲁门政府嫌弃的国民政府,却单枪匹马抵抗当时军事强国日本十年(1931-1941),并在太平洋战争中倾其所有和美国并肩作战。这远非欧洲希腊,土耳其,法国这些受援助最多,却在二战中毫无大规模牺牲以为抗战的这些国家可比的。历史之冷酷无情于此,今天美国糙汉子川普一把扯下欧洲皇帝的新衣,让大家看到欧洲所有的优雅闲适的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美国的军事保护和市场不对等开放的马歇尔计划基础上的,而当时这个马歇尔计划的代价,是被放弃的国民政府和因之引发内战时的累累白骨。笔者想说,历史饶过谁?
顾维钧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驻美大使,在其回忆录里对这段时间卑躬屈膝地求助于马歇尔,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经济合作署,国会议员,民间组织及媒体等经历过程都有不厌其烦的叙述。故作中立,实则悲愤无奈的叙述之详细让笔者每次读及都倍感心酸。此文无意纠缠于此间细节,整个这段时间国民政府几乎出动所有要员,从顾维钧到外交部长王世杰,从蒋介石特使孔祥熙到李宗仁特使甘介侯,从财政部长王云五到国民政府派往进行军援洽谈的陆海空三军将领,国民政府可谓苦心孤诣,苦撑待援。除了在外交上不断解释国内复杂环境下不得已的军事政治经济政策,还在重点领域如军队建设,政府组成,财政改革等按照美国天真的方式进行改革。但这些都只换来美国尤其是马歇尔虚与委蛇的应付和推诿,直至局面越来越不可收拾。顾维钧为了推动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时兼顾援华,平素不得已要绕过政府与国会议员多有互动以期为美国政府增加压力,但此举也引发美国政府反弹,间接要求国民政府更换这样一个声明卓著经验丰富的资深外交官。到1948年底,宋美玲也坐不住了,不顾其他人反对,自己只身前来以私人方式访美,本意重施其在二战时期的个人魅力以推动美国的军援。
顾维钧在回忆录对这一段历史提及最多的,是美国在二战后的对华政策几乎就是马歇尔的个人政策。因为杜鲁门高度尊重马歇尔这个二战时期建立过不朽军功的前盟军总参谋长,而对其外交政策几乎言听计从。更因为马歇尔在中国参与调停国共之争长达一年,杜鲁门更将其称为“中国专家”,虽然历史证明马歇尔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出现重大误判,甚至其自己在之后都承认出现重大失误。但在当时,他主导的中国政策在美国是几乎不容挑战的。顾维钧专门提及其实许多美国国会议员和官员都支持继续援助国民政府,而且毫无疑问对中国和远东的支持应该放在和对欧洲支援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很多人在对顾维钧交谈时甚至明确表示,马歇尔将其在中国期间的个人怨气带给对美国及其重要的远东政策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但对于国民政府和顾维钧来说,因为急需美国援助却不能公开这种分歧,更不能在美国抨击这种分歧。
正因为马歇尔对中国政策的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宋美玲第二次到美的主要目的,虽然也名义上要去拜会杜鲁门,但核心却是对马歇尔的公关。宋美玲在马歇尔夫妇在中国的一年时间里和他们建立了不错的私交。此次访美,据说名义上是接受了马歇尔太太的私人邀请,前去其私宅小住。一些野史叙事里妄说宋美龄为了巴结马歇尔夫妇要自己住进其居所,但顾在回忆录里清楚叙述了马歇尔夫妇尤其是马歇尔太太和宋美龄良好的私交。蒋和国民政府当时也是想利用这一点去打开马歇尔对蒋和国民政府的心结。当然,这并不成功,马歇尔对蒋和国民政府的成见很深。公平来讲,马歇尔提到的很多问题是真实存在的,顾维钧也清楚地指出马歇尔是一个正直,精明,对自己工作极为负责的人,虽然其做派非常古板老式,充满军人作风。马歇尔对中国局势的判断和解决方案有其极其天真的一面,当调停失败后,他完全将责任视为国民政府的腐败和蒋周边的人过于守旧,而忽略了当时极其复杂的内争形势。但当全球对抗苏联势力成为一种战略后,他虽然名义上将国民政府作为全球布局的一部分,但仍极其顽固地将其优先级远远放在欧洲之后。在全力以赴援助希腊,援助土耳其,对付柏林危机,甚至顾及中东和伊朗时,中国及远东的考量被残忍地远远放在后面。马歇尔的影响是如此之巨大,甚至就在49年初他因病辞任国务卿后,其继任哈奇逊以及国务院亚太司仍然严格执行其计划,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杯水车薪且万般拖延,造成国民政府军政财政局面更趋恶化,而恶化的形势又更加拖延进一步的援助,形成恶性循环。
马歇尔的个人偏见是造成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发生逆转的主因,但国民政府自身原因也当然难辞其咎。自助者天助之,国民政府自身军事政治财政策略几乎全部失灵,而一心只靠美援续命翻身,孤注一掷的赌博方式注定失败。但此非本文重点。顾维钧回忆录里提到美国对华援助迟迟不到还有一重要原因,便是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无法形成对外的团结。党争并不意外,但对外时需有一致妥协及政策。顾维钧提及在最后争取美元时,李宗仁之代表甘介侯,蒋介石之代表孔祥熙及后来的宋美龄到华盛顿后都有各自算盘且各行其事,其行动及策略经常并无知会民国的驻美大使,两股势力已经在华府竞争美援的独家垄断,这让美国十分困惑也更加坚定其推迟美援的决定。其次,二战时突然提高的国际地位,美国人民当时对中国抗战涌现出的巨大热情和支持,宋美龄抗战时访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风光一时,让国民政府,尤其是蒋介石和宋美龄都高估了中国和自己在美国政府和民间的地位和影响力。宋美龄尤甚,抗战时自己风光无两,到美国万人空巷;自己持宠而娇,以至于都不愿去见罗斯福专门为其准备的丘吉尔的会面,让一向尊重且喜爱她的罗斯福惊呼“这个女人简直疯了!” 及至第二次赴美绕开驻美使馆和美国国务院直接找杜鲁门要求其为军援开绿灯,让杜鲁门大为光火,说“我不想见那个女人”。在不如所料地遭受冷遇后又前倨后卑,躲在纽约公寓里闭门不出,让驻美使馆人员和美国国内支持国民政府的人士大为不解,认为其在这么危急的时间段却居然“无所事事”,让人无法理解。
美国战时和战后对中国的态度天差地别。顾维钧在回国述职时见到蒋,当时二战尚未结束。蒋问及美国对中国的反应,顾回答很好,但太好了以至于他很担心。蒋不解问是何原因,顾回答战时美国对抗战的中国有一层美化的色彩,而完全忽略了中国有其诸多内部矛盾、陈习及问题。一旦和平来临,当美国民众及政府不可避免地看到这些问题时,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因为和预期的巨大差异就会急速恶化。当时蒋一笑了之不置可否,但局势发展印证了顾的这一担心。马歇尔的个人偏见出自于此,宋美龄再次访美所遭遇的冷遇也来自于此。只可惜刚刚历经千难万苦,好不容易获得近几百年来第一次抵御外族入侵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蒋公无法有暇顾及此事。事实上,失去美援成为国民政府溃败大陆的主因,换一句话讲,对抗战胜利的路径依赖成了失去大陆的主因。
由于仍然需要争取美援,国民政府及驻美使馆官员对马歇尔中国政策的施行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在公开场合回击马歇尔计划对中国的不公正对待。但此时却有一人站出来在美国的公开场合抨击马歇尔及马歇尔计划的短视,这便是如今时常被攻击为亲美的胡适。胡适在在49年初来到美国,当时在李宗仁为代总统期间被美国视为新政府最好的行政院长及外交部长人选。但胡先生没有领这个情,他在一次为他授奖的公开仪式上发表即席演讲,回顾他在抗战时出任美国大使时美国民众对中国及国民政府抗战的高度赞赏,质问为何短短三四年,美国对中国的意见却发生180度逆转,从美国政府到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地指责国民政府,而这个政府和几年前艰苦领导抗战的政府并无二致。胡先生第一次指名道姓尖锐地指出,天真的马歇尔先生到中国只有短短几周后,便要刚刚结束抗战仅三个月的国共组成联合政府,试问这样的方案在困难复杂,刚刚经历八年艰苦抗战的中国如何能够迅速得以执行?顾维钧回忆录里对这一段振聋发聩的讲话击节赞赏。因为胡适说出了他一直想说又因为大使身份而不敢说的话。胡适之在大陆时因其自由派立场对国民政府及蒋本人的独裁施政多有指责,但此危难之时却设身处地地为国民政府伸张,忠奸之辩,历史总是冷暖自知。
与此同时,杜鲁门却在马歇尔计划一周年时进行盛大典礼向马歇尔致敬,表彰其在制定和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杰出贡献。几家欢乐几家愁,国民政府的迅速崩溃和之后韩战的爆发,让杜鲁门的政策才在国会的巨大责难下发生迅速调整。而在马歇尔计划下,独家享有美国巨大援助,军事保护和开放市场的欧洲,在今天川普上台的时代,才到了为自己八十年的好日子进行清算的时候。
这种垃圾文章不想多说 先不说你说的苏联无限制援助是不是事实 马歇尔不过是对蒋介石不讲信用有意见 并不是不给其物资 1946年百万吨物资 1946 年 6 月蒋介石挑起内战期间,美国所援助的武器及物资数量竟超出了其在抗战时期援助的总量。 首先是足以装备 6 个美械师的完备装备;以废铁之价售予国军价值 6800 万美元的 1.5 万辆汽车,以及价值 5000 万美元的军火。 向驻华美军移交飞机 200 余架,武器及弹药约 4000 吨;售予国军飞机 700 余架,使国民党空军得以组建 8 个大队;载重卡车 5700 辆;军用服装总值 500 万美元;登陆艇价值 4000 万美元,海军舰艇 271 艘。 1946 年 6 月,又将存置于太平洋诸岛、价值 8.25 亿美元的各类重武器,以 1.75 亿美元的价格,以“剩余物资”之名售予国民党军队,供其用于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