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活妇女潜能,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宁夏落地@她创业计划—宁夏“马兰花”妇女手工技能提升培训项目。该项目紧密贴合宁夏地域特色与妇女实际需求,共举办6期培训,惠及470名妇女。培训不仅传授了系统、专业的手工艺技能,更激发了妇女们的创新精神和就业热情。在这里,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的理念相互碰撞,绽放出新的火花。妇女们通过双手,不仅编织出了精美的手工艺品,更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K8凯发官网
为助力妇女掌握现代就业技能,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宁夏妇女手工制品协会联合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市妇联,开展了4期妇女手工直播技能培训班。培训以“铸魂+赋能”为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理论课程,围绕电商运营全链条开展系统教学,通过“理论培训+实操演练”双轮驱动模式,学员们掌握直播起号、主播训练、电商布局等实战技能。培训还解读了国家及自治区妇女创业扶持政策,印发了支持手工产业发展政策汇编口袋书,帮助妇女了解创业就业政策。
直播赋能培训助力当地妇女灵活就业、自主创业。298名学员中,盐池巧姐妹刺绣合作社负责人李向琴的经历尤为亮眼。这位吴忠市非遗刺绣传承人,曾因产品销路受限而苦恼,参加培训后,她将传统刺绣与直播电商深度融合,通过精准运营,个人月收入达1万元,更带动40多位姐妹通过订单式培训实现就业增收,让姐妹们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在西夏区农垦建社区这个老旧小区里,一场由“马兰花”妇女手工技能提升订单式培训催生的就业变革为“惠新”妇女手工钩织车间注入发展活水。农垦建社区流动人口多,全职宝妈和困难家庭多,为此,西夏区妇联、农垦建社区共同打造了“惠新”妇女手工钩织车间,并通过“社企”合作及“线上+线下+订单回收”的盈利方式,带动社区及周边妇女增收。
车间运行不久就出现了人员紧缺的问题,“马兰花”妇女手工技能提升订单式培训的落地犹如一场及时雨。车间变课堂,钩织技法、图案设计、产品制作等课程,在45天的实操培训中让105名居家妇女掌握了“接单即赚钱”的硬核技能。祖母格拼接包、水桶包……5000余件手工艺品直供一线元,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农垦建社区兴夏苑南区的陆燕,这位既要照顾瘫痪婆婆又要供读高中孩子的家庭主妇,通过培训掌握钩织技巧后,承接包包内衬缝制工作,月增收2500元,家庭经济压力显著缓解。更可贵的是,社区与订单公司建立的“学员交流群”和常态化培训点,持续输送订单资源与技术指导,让妇女们既能顾家又能增收,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同频共振。
第6期培训由海原县妇联携手千针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海城街道办幸福社区举办,7天的非遗手工订单式培训班,以针线名妇女铺就“非遗+就业”之路。培训班特邀非遗传承人亲授毛线编织拖鞋、钩织包袋等技艺,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学员们不仅习得指尖绝活,更在文化浸润中重塑自信,50人通过考核并签订作品回收协议,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
学员田花从起初棒针都拿不稳,到如今熟练运用多种针法,编织出融入创意的精美包包,作品广受好评。培训后,她凭借精湛编织技艺开启订单营销,月入2000多元。此次培训不仅让田花收获技能与收入,更在当地掀起编织热潮。社区举办的编织作品展,吸引数百人参观,大家赞不绝口,不少居民主动向田花请教编织方法。
中国妇基会@她创业计划—宁夏“马兰花”妇女手工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为宁夏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它不仅促进了参与项目妇女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增收,更传承了传统非遗文化,增强了妇女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相信在“马兰花”的芬芳中,宁夏妇女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