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学生们正在为争取法定的实习津贴而奋起抗争。本周,教育部长布鲁因斯继续拖延提供法定性补偿的承诺,令无数学生及其代表深感失望。这一政策的停滞并非偶然,它直接点燃了在校学生和年轻劳动力的愤怒与忧虑。
20岁护理专业的学生玛拉(Mara)坦言,她的生活正在被重重压力所吞噬:在紧张的实习课业与兼职工作之间,她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每月175欧元的实习津贴,对于渴望独立生活的她而言,显得无比微薄。她直言:“以这样的收入,我根本无法实现我的独立生活梦想。”
今天,荷兰的学生组织ISO、CNVJongeren和JOBMBO在海牙与政治、商业界的代表展开对话,呼吁对实习津贴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ISO的主席米歇(Mylou Miché)表示,教育部长虽承认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却以及并未采取实质行动。米歇强调:“目前的实习状况并不适合所有人,这使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畅接受教育。”
在荷兰,实习生的工资问题常常面临尴尬境地。根据法律,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并不具备获得工资的资格,因为实习的宗旨在于学习而非工作。因此,正常的雇佣合同才会涉及到最低工资的支付。如果实习生被用于工作目的,那么他们便是有权利获得补偿的。
然而,虽然一些雇主会为实习生提供一定的津贴,许多行业并未对此做出统一规定:一些知名企业甚至只给予475欧元的实习津贴,雇主可以自行决定支付金额,往往很多实习生甚至得不到任何补偿。这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与生计压力间苦苦挣扎。
为了更好维护学生的权益,学生组织JOBMBO的主席艾尔查布(Kayleighel Chab)呼吁政府给出统一的实习津贴标准,提出最低标准应为500欧元。这一数额并不奢侈,已经与学生的基本生活所需相符。根据Nibud的统计,这实际上是学生工作的平均收入。
不过,部长布鲁因斯表示,政府已在逐步改善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集体劳工协议(CAO)将实习津贴纳入其中,2023年,仅有10%的协议包含相关条款,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则将上涨至42%。然而,艾尔查布对此的看法则显得悲观:“虽然有所进步,但仍有60%的职业学校学生得不到任何帮助。”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实习生在现阶段的工作中蜕变为简单的劳动力。他们往往被安排执行与岗位无关或超出能力范围的工作,而这并不是其原先成为实习生的目的。玛拉也发现,由于行业内普遍缺乏人手,实习生的作用被迅速磨灭成了单纯的劳动力支持。她指出:“每周我必须花一个小时来完成实习作业,而不是全心投入于实习本身。”
另一方面,劳工权益的保障问题在荷兰也日益受到关注。最新的劳动监察局(Arbeidsinspectie)年报显示,签署长期合同的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性远高于临时工和短期合同职员。劳动监察局锲而不舍地指出,与雇主长期且稳定的关系,能大幅提升工作条件的安全性。
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荷兰全国发生了3200起工作事故,导致52人遇难,建筑行业的事故数量尤其显著,涉及使用不当设备或缺乏管理等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事故的受害者为临时工,凯发官网入口尤其是移民劳动者,他们常常在低薪且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奋力求生。
监察局局长德波尔(Rits de Boer)指出:“我们发现,临时工的受害风险往往高出两倍。”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障碍常常使这些劳动者难以应对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而过于依赖于雇主也多令他们不敢轻易地举报不安全的工作制度。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提升这些群体的安全意识,以及营造更为健康的工作环境。
在这一点上,荷兰劳工市场面临着变革的挑战。政府和企业不仅要考虑盈利,还需要肩负起对年轻一代和弱势群体的责任。在这一背景下,关于实习津贴和雇员工种安全的讨论,将成为未来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议题。
在更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结构中,能否为年轻人提供一份可持续的、值得信赖的成长途径,将是各方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这样的讨论不止在荷兰开展,也应向全球范围内延伸,我们期望更多有意义的改变能够在职场形成,这不仅属于学生,亦属于整个社会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